奶粉中的酪蛋白磷酸肽到底有什么作用


不知道家长有没有注意到一些奶粉产品包装上或营养品盒子的成分表上都有酪蛋白磷酸肽,它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呢?

 

说酪蛋白磷酸肽(CPP)之前,我们先来说说补钙这件事~

 

补钙容易吸收不易

缺钙补钙,是20多年来一直流行的话题。钙补进身体是一回事,能否吸收又是一回事。  钙吸收不好很容易引起便秘或结石。

 

我们每天从各种食物中摄取到钙质,而身体却不一定能够顺利吸收。因为钙离子如被某些谷类、蔬菜所含植酸、草酸结合,在小肠基本就不能被吸收最后只能穿肠而过排出体外。所以之前我们有强调含草酸高的蔬菜(如菠菜、苋菜、茭白、韭菜、花椰菜、竹笋等)一定要用开水焯过溶解去除草酸再食用。

 

进入人体的钙必须要处于离子状态才能被肠道吸收,但是钙这种离子太不让人省心了——中学化学里就讲过,钙与多数阴离子形成的盐都难以溶解。在食物和饮料中,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阴离子(比如蔬菜中的草酸、植酸,汽水可乐中的磷酸),所以钙一般都处于与他们亲密结合的状态。到了小肠,也还是不会分开成为离子,也就难以被人体吸收了,而且还可能累积变成结石,损害人体健康。

 

那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20世纪50年代,国外就有报道在不依赖维生素D的情况下,使用酪蛋白磷酸肽CPP促进了佝偻病患儿骨骼钙化的案例。

 

那么,酪蛋白磷酸肽CPP是什么?为什么能促进钙吸收?

       

促进钙吸收,酪蛋白磷酸肽CPP最强!

 

酪蛋白磷酸肽是以牛乳或酪蛋白制品为原料,用酶解法生产制得的一种食品营养强化剂,简称CPP。

        

这种从牛奶酪蛋白中分离出活性多肽物质,因其特定结构,可以很好地结合钙离子避免其沉淀,同时还能促进肠道对钙离子的吸收。 

 

                                 

酪蛋白磷酸肽比维生素D作用效果更好

在小肠前段维生素D作为钙的吸收促进剂,可加强钙在小肠前段的主动吸收,但维生素D的作用受年龄和钙摄入量的影响。在小肠后段钙的吸收形式是被动扩散, 吸收效率取决于小肠内钙离子的游离浓度, 但它在中性和弱碱性环境下易与酸根离子形成不溶性盐而流失。CPP带有高浓度的负电荷, 既可以抵抗消化道中各种酶的水解, 又可以与钙结合成可溶物, 从而有效地防止钙在小肠中性或偏碱环境中形成磷酸钙沉淀,避免钙的流失。

                         

 

 

酪蛋白磷酸肽有哪些作用?

                                             

1、促进钙的吸收

无论正常婴儿,还是佝偻病患儿,对CPP形式的钙比对自然状态的钙都能更好地利用。所以,在配方奶粉或营养食品中科学地添加CPP,对于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的宝宝来说,可以更好促进钙在小肠内的吸收。

 

2、促进铁、锌的吸收

过度补钙通常会影响铁和锌的吸收,添加CPP就可避免这种情况。CPP不仅可促进钙的吸收,对于铁、锌、等二价金属离子也有类似的作用。在促进钙吸收的同时,还能促进身体对铁、锌的吸收利用率,从而有效克服一般补钙剂对铁、锌吸收的潜在不利影响,有益身体健康。

 

3、防龋齿、抗龋齿功效果

CPP能将食物中的钙离子结合在牙齿上,减轻牙釉质的脱矿现象,从而起到防龋抗龋的作用。

        

服用酪蛋白磷酸肽CPP是除了维生素D以外又一促进钙吸收的良好途径,当然鱼肝油或维生素AD滴剂对于3岁之前的宝宝是不可或缺的,是必须得补充的。


阅读此文章的人还喜欢【新手宝妈应该了解的奶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