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在人体中的作用原理


 

肽是什么?

肽(Peptide)是指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是由20种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或环形结构的多肽的总称。每一种肽都具有独特的组成结构,不同肽的组成结构决定了其功能。肽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是很微量的,但却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其中可调节生物体生理功能的肽称为功能肽(functional peptide)或生物活性肽(biologically active或biopeptide)。20世纪初,化学合成二肽的成功,标志着肽科学的诞生。摘自《肽营养学》

 

肽在人体中的作用原理

传统观点认为,蛋白质是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大分子,不易吸收,进入机体后,在消化道一系列酶的作用下,依次被分解为多肽、寡肽,最终分解为游离氨基酸。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只能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进行。

 

大量的事实证明,蛋白质不是仅以氨基酸形式吸收,而更多以肽的形式吸收。一般认为二肽、三肽被吸收摄入肠细胞后,被肽酶水解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进入血液循环,但近年的生理和药理试验证实,在某些情况下完整的肽能够通过肠粘膜的肽载体进入循环。

 

进一步研究发现,人体摄入的蛋白质经消化道中的酶作用后,大多是以寡肽的形式被消化吸收的,以游离氨基酸形式吸收的比例很小。

 

而且,机体对寡肽的吸收和代谢速度比对游离氨基酸快。这主要是因为寡肽与游离氨基酸在体内有不同的输送体系。其中,转运寡肽的是H+依赖性载体,这与氨基酸通过Na+依赖性载体介导在小肠粘膜吸收是不同的,二者并不存在竞争机制。

 

寡肽类物质在肠道有多种吸收途径,部分寡肽在小肠吸收后,经胞浆肽酶水解为氨基酸并经侧基底膜载体的介导进入细胞间质及血液循环,一些寡肽被吸收后可直接进入血液。部分分子量较大的多肽也能以完整的形式经跨细胞膜途径、旁细胞途径、M细胞途径、肽载体等被肠道吸收并在体内产生生物学效应。

 

此外,肽在机体肠道细胞中还存在许多独立的肽酶反应,加上肽的渗透压力比氨基酸小,这就使得一些寡肽能以完整的形式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被组织利用。1996年随着寡肽的Ⅰ型和Ⅱ型载体分别克隆成功,寡肽能被完整吸收的观点才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科学研究发现,蛋白质在肽形式下极具活性,小分子的二肽和三肽具有比单一氨基酸更易吸收的特点。它们可不经消化被人体直接吸收,吸收率提高2-2.5倍。外源性肽在消化道内直接进入血液只需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完成,它的吸收利用程度几乎可达到100%。这表明肽的生物效价和营养价值比游离氨基酸要高。而且肽在微量状态下,就能发挥强大的生理活性。一些具有调节功能的肽的半衰期很短,不会在体内蓄积。可谓“量小作用大”。

 

蛋白质以肽的形式被吸收,既避免了氨基酸之间吸收的竞争,又能减少高渗透压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以肽的形式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有利于尽快发挥肽的功能效应。肽的生物效价和营养价值比游离氨基酸要高。因此,肽营养已成为蛋白质营养研究的新热点,以小分子肽或寡肽制作口服型保健食品具有科学的依据。